《昆虫记》读后感

时间:2024-09-18 11:30:20
《昆虫记》读后感11篇

《昆虫记》读后感11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昆虫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法布尔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法布尔所写的一部著作——《昆虫记》。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万分。法布尔能在困苦的环境下研究昆虫,平时我连做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来,就不想动脑筋,有时还乱发脾气。

读过《昆虫记》作者的生平和《昆虫记》,我感受很深,《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法布尔为我们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一探神奇.这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尽管是平实的文字,不是华丽的文句,但足以能够让你感受到作者那颗善于观察的慧眼了。

在生活与学习中,会遇到的许多的困难,我们要像法布尔勇敢的面对他们.做到难的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胜利。

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那样世界才会更加的美妙,和谐才会环绕着我们的身边.人的动植物都是一家人!不要让悲剧发生.在平时就付出行动吧.让地球和大地更加美好!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一位作家将人生中所有的书概括为三本: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概括精辟异常地凸显了人生真谛。另有一句与其本意相似——“人生只有三天,昨日、今日、明日”,我们的一生,貌似真的只需去读三本书即可。

《昆虫记》便是将这三本书都呈现在我眼前:

人生的首本书,便为“有字之书”,也就是《昆虫记》它本身,我可以通过这本有字之书来增长知识:蝉是个辛勤的生产者,蚂蚁是个可恶的流氓,圆网蛛是个称职的妈妈,螳螂外表美丽却十分残忍......这所有的文字将我带入一个生动活泼的昆虫世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法布尔历经几十年研究昆虫,穷尽自己一生去热爱他们,他希望自己的著作,上承远古贤良之经验,下传子孙后代之知识,使人类对大自然的研究得以薪火相传。多读“有字之书”,贵在少年黄金时代,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人生第二本书是“无字之书”。所谓“无字之书”就是没有字的书,要在生活中学习,从实践中求证,才能渐渐读懂它。陆游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字之书”毕竟是理论上的东西,前人之观点可能会有错误,如果要有所作为,超越前人,必须在实践中领悟并提升。这一点在他小的时候就有强烈地体现:有一回,小法布尔在大路边,发现一群蚂蚁在搬运一只死苍蝇,蚂蚁们像在紧张地从事一项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调兵遣将,有的传递信息……如此繁忙的劳动场面把他牢牢吸引住,于是他趴在路边,掏出放大镜,一动不动地观察蚂蚁们的行动,下地劳动的人们从他身边走过,看见他趴在那儿;他们结束劳动回家时,他还趴在那儿——这样的观察伴随着他的一生。后来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说道,拉封丹因循传统,不注意关心现实,认为蝉只知安逸生活,他的寓言引导着人们一直都在赞扬蚂蚁,但是人们却不知道:在冬天,是蚂蚁向蝉乞求食物!是蚂蚁把蝉剥削完,然后再把蝉扯碎、解肢、弄烂,变成美味佳肴,最后被蚂蚁一口一口地吃掉,当成腹中餐!法布尔就是这样以他对昆虫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为千百年来人们对蝉的误解正名。

人生的第三本书是为“心灵之书”,意指用心灵去学习,去感知万物,去领悟世间一切。这是三本书中境界最高的一本书了,有位禅宗大师曾提出了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之中,看山是不山,看水是不水;参禅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么那些对“心灵之书”有深刻解读的人,就不会为外界的红尘所诱惑,不会被内心的邪恶所驱动,心静如水,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知足常乐,有所为有所不为。法布尔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他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依然勤于自学,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即便后来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为了可以实现自己的昆虫梦,放弃优良的居住环境,在他钟爱的土地上,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就只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因为这样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也不会惊扰到昆虫们,让他与昆虫为伴,与昆虫为友,他已经达到了参禅之后的境界:看昆虫还是昆虫,只是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三本书,一生伴。读懂了这三本书,悟透了《昆虫记》,也就理解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至理名言。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昆虫记》这本书描写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有吝啬鬼似的杨柳天牛,有“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此处隐藏8067个字……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任何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是因为如此热爱真理所以撰写了《昆虫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去感受揭开谜底时的兴奋与喜悦,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万分。法布尔能在困苦的环境下锲而不舍地研究昆虫,而我平时做数学题只要一遍做不出来,就不想动脑筋,有时还乱发脾气。但是法布尔的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是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读后感 篇10

科学是宇宙的放大镜。 ——题记

凄凄一方荒石园,煌煌十卷《昆虫记》。 《昆虫记》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科学界,它让人们震惊的目光聚焦在这方小小的荒石园,聚焦在这位平日“毫不起眼”,甚至有些“卑微”的人身上。

“他们探究已死的虫子,而我研究活着的生命。”这句话或许就是《昆虫记》与其他死板生物书籍的最大不同所在。法布尔书中的昆虫不是躺在实验室里冷光灯下被开膛破肚的“微小而恐怖的东西”,而是在蔚蓝的天空下,鸟语花香中自由的生命。如果说《昆虫记》是为了和那些学者和哲学家们写出的作品一决高下而诞生,那么法布尔则更愿意说这本书是为了年轻人而写。

“我希望使年轻人热爱这门已经被弄的令人憎恶的生物学。”这是法布尔的愿望,而且他做到了。 法布尔用生动的文笔和呼之欲出的生命虏获了孩子们的心。可以这么说,《昆虫记》是一扇窗,让久困书房的孩子们看见了大自然的光;《昆虫记》是一扇门,连接着繁华的都市与魅力的自然,孩子则是这扇门的主人,他们可以上一秒还沉醉在乡村夏夜螽斯的情歌,下一秒就漫步在灯火缭乱的都市街头。它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人类对昆虫的偏见之门,让人类真正看清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它就像是一块放大镜,让人们清楚看见昆虫并不只是那些“讨厌的东西”,“哦,原来昆虫的生活也可以那么细腻!”所有看过《昆虫记》的人都会发出这样一声惊叹。

“这种昆虫仪态万方地半立在那里,庄严而肃穆。它那宽大的绿色薄翼像亚麻布裙一样长长地拖曳在地上,前腿伸向天空,俨然一位身着绿衣的修女在向上天祷告。”在《昆虫记》之前,从来没有一位学者在有关螳螂的论文中这样描述过它,在他们看来,这是“不严肃的”,但是在孩子们看来,这是美的。在《昆虫记》之前,“生物”与“美”总是有一层隔膜,而法布尔就是第一个打破常规的人,他抛开了那些僵硬的学究,用生动平和的文字描绘出了真正的昆虫,真正的大自然。 法布尔是一块放大镜,他向全世界展现了生物的细腻,他不用那些让人头疼的所谓专业术语让人感到生物的遥远,而是那用平和的文字让人感受到触手可及的生物,触手可及的科学。 科学是美的。

科学的方阵中法布尔从不是孤身一人,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和《我们身边的事物》同样用平凡创造了不朽。 科学的诞生,是从人类提出第一个“为什么”开始,科学的初衷是探索,探索我们身边的事物,探索我们周围的事物,探索我们的世界,探索我们的宇宙……宇宙好像是一本书,我们所有“为什么”的答案都在书中,但是“为什么”太多了,答案也太多了,书页的大小却是有限的,那么答案的字就不得不小些,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科学”这个放大镜,随着科学的探索,我们将一点点摘下无知的眼罩,用科学看清世界。 “宇宙是怎样形成的?”“生命的源头是哪里?”“为什么会有四季交替?”一个个的问号就是科学的基石,一次次的探索便是进步的阶梯。宇宙无穷尽,科学无穷尽,探索的脚步无穷尽! 让我们都做一个“法布尔”,发现在生活中的科学,探索在生活中的科学!

  《昆虫记》读后感 篇11

你有没有想过一颗草,一朵花下会有什么小东西经过吗?草坪、水坝、花园里都有什么呢?这些在孩童时期的问题,直到我翻开《昆虫记》,才被里面神奇的昆虫世界所解答并且折服。

你永远无法想到在法布尔的笔下那些昆虫是多么的有趣,“冲破嫁衣”的灰煌虫,“做面包团”的西班牙蜣螂,“建筑家”蜘蛛,“预测天气的员工”松毛虫,许多昆虫在法布尔的笔下都变得有趣起来。他对昆虫浓浓的喜爱,从文字中流露出来,实际上他的喜爱不仅仅从文字,更是发自内心的,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他并不喜爱古希腊的一位名人——伊索,因为他笔下的动物大多违背本性,这使法布尔感到不满,他在文中说到:“古希腊的那位寓言作家是不可原谅的,他不关心现实,却因袭传说。”他见到了许多人对昆虫的误解,从而决定纠正错误,编写了《昆虫记》,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季,他都坚持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我想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态度正是他成为伟大的昆虫学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昆虫记》共有十卷,描写的昆虫更是数不胜数,螳螂、蚂蚱、蝈蝈、金步甲、蝴蝶、食粪虫、马蜂、蝎子……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法布尔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类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我不得不为此吃惊、神往。

盛开的粉荷花,香甜的大西瓜,无风的烈日下,一切都昭示着夏日的来临,可这一切都抵不过蝉的第一声鸣叫,蝉给夏日带来趣味与美好,说蝉是夏天的使者,我想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正是这股对蝉的喜爱,使我翻开了《昆虫记》中描写“蝉”的篇章。

“蝉”的出洞比谁都要困难,早在寒冷的冬天,它们便已经活动在地下,慢慢地建造属于自己的圆洞,躲过漫长的冬天,熬过烂漫的春天,才能迎来真正的出洞,若是中途被人挖出,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昆虫的智慧,恐怕你永远也无法猜到。它们真的非常有智慧,蝉从地下钻出时,总会有被挖出的尘土,这些土该怎么办呢?埋到后面去吗?可那样不是把辛辛苦苦挖的洞给堵上了吗?智慧的蝉是有办法的,它们的尾体肿肿的,那里存储了许多清亮的液体,当蝉的幼虫在前面挖时,尾部就会流出液体,随时把粉状泥土浇湿,使之成为糊状,并立即用身子把糊状泥压贴在洞壁上,洞壁被汁液浸湿,空隙自然就被缩小,坑道便畅通无阻了。这种操作颇像现在的水泥。由此看来,如果不认真地如法布尔这样仔细观察,恐怕无法发现这个有趣出洞过程,我们脚踩过的每一片土地,都有可能曾经是蝉的洞穴啊。

昆虫的世界是如此丰富,捕食、恋爱、繁衍,那是一片我们所不熟知的世界,可是随着环境的影响,一些昆虫已经濒临灭绝,他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弱小,而不被我们所重视,每一条生命都值得尊重。普通并不等于无足轻重,只要我们给予重视,就会从中发现有趣的知识,其实再不起眼的生物都是构成大自然生活乐章不可缺少的音符。

《昆虫记》不仅让我了解了昆虫,更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这是一本谱写生命的诗篇,是法布尔给予我们的源于自然的珍贵礼物。

《《昆虫记》读后感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