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

时间:2025-02-15 09:38:34
【必备】中学生作文汇总6篇

【必备】中学生作文汇总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作文 篇1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一个很温馨的节日—母亲节。以往,我都会自己制作一张贺卡,写上祝福的话语,当做一个小礼物。今年,我准备送妈妈一个特别的礼物。

今天一大早,我便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她要做家务、和我一起解难题,还要陪我上小提琴课……我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送出这个母亲节的礼物。走到餐桌前,妈妈已经准备好了面包加牛奶——我们家唯一的早餐食谱。虽然简单,但对于爱睡懒觉的妈妈,能坚持准备已经很不容易了。等我吃好早餐,妈妈开始周末的大扫除。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在卫生间和阳台之间跑来跑去,清洗和晾晒衣服。我想让妈妈停一下,可妈妈说,要趁着天气晴好,赶紧把一周的衣服都洗干净。

一直到接近中午的时间,妈妈总算停了下来。我一看,机不可失,便跑过去对妈妈说:“我想送你一个小礼物。”妈妈一脸疑惑地问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要送我礼物?是什么礼物啊?”“因为今天是母亲节,妈妈,祝你节日快乐!”说完,我就扑到妈妈的怀中,紧紧地抱住她。妈妈先是一楞,然后微笑着伸出双手和我拥抱在一起,轻轻地说:“宝贝,妈妈爱你!”“妈妈,我也爱你!”我大声地说。

妈妈开始回忆以前的事,说:“你刚出生的时候,只有一点点大,现在都快和我一样高了,真是不可思议。”是啊,十年来,因为有妈妈的陪伴,有妈妈的呵护,我才能健康成长,才能克服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个母亲节的拥抱虽然普通,但让我明白妈妈对我的爱和付出,也让我知道自己要更加努力,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做更好的自己。

中学生作文 篇2

每天早晨,我在洗漱之后,总能闻到妈妈亲手做的早餐的诱人香味,当我逐渐体验到这些食物中所包含的浓浓的亲情时,我的心底就有一股暖流在涌动,也许是出于这种感动,让我去去尝试做了一顿“亲情”早餐。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起得特别早,这两天,父母加班,回来得很晚,精神状态也不太好,再为我做一顿早餐一定很累,那就让我为他们做一顿早餐吧!

说干就干!

我打开冰箱,拿出了两瓶牛奶,几个鸡蛋,几片方肉,一些切片的黄瓜和色泽红润的小番茄。我努力地回忆着妈妈做早餐的工序。

首先,我先将番茄洗净,放在小碗中备用。我又拿出了一袋切片面包,将面包放入烘烤箱。这是我第一次做,显得有些手忙脚乱。插上电源后,烤箱开始工作了,趁这个功夫,我将方肉,黄瓜也放入了小碗备用。又接着,将鸡蛋放入油锅煎成荷包蛋。

这对我来说,是有难度的。我根本不会做,但我还是抱着尝试的心理去试试。

“打碎鸡蛋壳将蛋黄放入油锅,一会儿再将荷包蛋翻个面……”我叨念着。

“噼噼啪啪”。油溅到了我的手上,我被烫得缩回了手,心想:妈妈平时做的时候,一定也会被油溅到的,可她却从来不说,她手上的泡也许是……当思绪正在往外飘时,“叮”的一声,烤箱“告诉”我,它的工作完成了,我忙跑过去拔掉插头,才想起那荷包蛋还在油锅上“挣扎”。

“我的蛋!”进入厨房后,才发现荷包蛋的周边已经有些焦了。我马上关掉了煤气,将荷包蛋盛了出来。随即,将烤好的面包拿了出来,在一片面包上放上一块方肉,再放上几片黄瓜,然后放上一个热腾腾的荷包蛋,最后用另一片面包盖上。

这样的“花色”夹心面包我做了两个。

我将它们放进了盘子中,在盘子的周围放了一些番茄作点缀。最后,我将牛奶倒入了两个杯子中,再放入微波炉中热一热。

“叮”——

浓浓的奶香扑鼻而来。

爸爸妈妈一定会喜欢的!我暗自窃喜。

在做完这一切后,我似乎发现还少了些什么,便在面包下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这是一顿特别的早餐,好好享用吧……

事后,我才知道,其实我做的那顿早餐实在太糟糕了,不过,我从父母那喜悦的神情中,得到了一丝安慰,因为,我们彼此都能体味——那不是一顿普通的早餐,而是用心制成的“亲情”早餐,那里包裹着女儿对他们浓浓的爱。

中学生作文 篇3

秋风萧瑟,朝窗外看,现在已到了深秋,几片枯黄的叶子还在树上挣扎,最终还是难逃命运的安排,翩翩飘落。

回首过往,脑海中想起得第一个人就是奶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想起她。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奶奶他们一家人,因为妈妈曾经说过:“不管什么,都不要给他们,因为他们从来没对我们好过,什么东西从来没有给过我们。”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们依然过着争吵的生活。

时光加速,直到有一天,我们家得知一个消息:奶奶已是癌症晚期。这个消息只有奶奶不知道,也是这个消息让我突然醒悟,医生的一句话,让我们心一颤,顿时,我们都站在那里,爷爷泣不成声。回到病房,我们不敢告诉奶奶,怕她承受不住。我坐在那里,用余光瞟着奶奶那张苍白的脸。我很想用认认真真的看她,可我害怕……

奶奶要出院了,可我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欢乐,都压抑着心中的那份悲伤,安慰奶奶说会好的。一个月后,奶奶已病得卧床不起了,意识也模糊了,什么都记不清楚了,就连生活也不可以自理,那时的我心里很懊悔,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时间是不能倒转的,尽管想回到从前,也是徒劳。

终于,在一天晚上奶奶在痛苦中挣扎直到解脱。大家都哭了,那一次,我哭得很伤心,恨自己为什么在奶奶有生之年没有对她好,可我知道已经晚了,奶奶最担心的就是爷爷,爷爷一个人,也老了,又有病,生活很困难。所以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关心爷爷吧!

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所以请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或许他现在还年轻,或许老了,说不定他会在很短的时间里离你而去,这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不要被迷惑,当你醒悟时或许已经迟了,多一份宽容,珍惜亲人。

如果你和自己的亲人之间有隔阂,那就请宽容一些,去跟他道歉,这样你将不会后悔,我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但我不会放过下一个机会。

已到了深秋,风儿带着一丝寒意,抬头仰望,以没有鸟儿的踪影。我想它们应该是和自己的同胞们一起飞到南方准备过冬吧!一片枯黄的落叶飘落下来,它已到了生命的尽头,让我们珍惜现在,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中学生作文 篇4

童年犹如五彩缤纷的花朵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红如火球,有的蓝如天空,而我的童年却是绚丽多彩的。

我从小在婆婆家长大,那里风景如画。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充满生机;夏天的田野绿油油的一片,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叫着;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从高处眺望田野,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冬天则冰天雪地,呼一口热气,转眼间便消失了。在这些季节中,我最喜欢的 ……此处隐藏1427个字……p>二、交流激发

作文指导课,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通过对生活认识或写作角度的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如写《童年趣事》,交流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讲故事,交流个人的童年生活片段,把作文指导课变成讲故事课、口头作文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发表欲望。交流之后,打开了思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发的冲动,以前储存的生活感受便一下子串联起来,沿着新的神经通路涌现出来。如果说,学生头脑里有一座紧锁着的材料宝库,那么建立这种“优势兴奋中心”,便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同样,写议论文亦可组织讨论,交流写作角度,广泛开掘对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优势兴奋中心”,激发写作兴趣。

三、生活引发

每个学生都有正确认识生活的潜力,教师适时抓住契机,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巧妙加以引发,学生便会把主动表达这种认识看做一种乐事而对作文产生兴趣。校园里的玫瑰花和沙枣花开放了,芳香四溢。教师要学生课下仔细观察这两种植物,再提供作文材料:沙枣花香味浓郁,但色彩并不鲜艳;大丽花色彩艳丽,但没有香味;玫瑰花颜色鲜艳且香味诱人,却长满了刺。要求以《鲜、香、刺──从植物的特点谈起》为题写作文,学生感到题目新颖又引人深思,便跃跃欲试构思布局,写作兴致很高。生活引发,在于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养成随时表情达意的习惯,作文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

四、评讲鼓励

作文评讲中的认可、鼓励,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作文如何评价,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作文兴趣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评讲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要特别注意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能星火,激发其作文兴趣。作文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动人,形式活泼,以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那种在评语中指责、评讲时点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评讲鼓励可采取印发佳作,教师加写评语,张贴优秀习作,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写作体会等方式,还可将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或推荐给报刊发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好作文。

五、阅读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99页。)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笔优美、含义深远的文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并由此而感悟、联想到其他的事,对这些感悟和联想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自然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对作文产生兴趣。选作阅读的材料,可以是优美的散文、迷人的科学小品或富有哲理的诗歌。我们曾先后向学生推荐《门槛》《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北京的色彩》《衣料会议》等习作和作品,不少学生读后生感,或学习选材方法,或仿照写法,或模拟题目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效果较好。

六、教师传帮

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传授写作技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是培养差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传帮的做法有:个别交谈,指出作文的主要问题,以为鉴戒;启发思路,教给开掘提炼素材的方法;帮助修改,使原作更加成熟;指导小结,总结作文成功的经验等。

作文差的学生多数是无话可说,刚开了头,便写不下去。对此通过谈心,引导挖掘生活素材,帮助建立“兴奋中心”,使之产生写作欲望;还可指导列详细提纲,学会依照提纲把内容一层层表达充分。教师传帮的这种“面授机宜”的做法,对各类学生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对差生。

七、发挥特长

在每学期重点练习写作某一文体的前提下,教师可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安排几次自命题作文,连体裁、题材也可不限,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长于表达的文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写作某种文体的特殊才华。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

任何一种心理的形成,都不会是一劳永逸的。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不仅需要认真培养,而且应当强化巩固。教师的任务在于不断向学生揭示作文的基本规律,以形成永久性的作文兴趣,使之终生受益。

1.热爱生活,将暂时兴趣变为长远兴趣

一两次作文的成功和教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是暂时的,缺乏牢固的基础。教师须通过启发,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明确作文同生活的关系:“作文、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着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第103页。)“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养成热爱生活,严肃地对待生活,一丝不苟地练习作文的心理习惯,懂得生活是作文植根的沃土,把热爱生活,观察积累作为写好作文的基础,培养对作文的长远兴趣。

2.勤于实践,在练笔中“自悟其理法”

中学生作文须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反复训练,方能体味其中的甘苦,掌握写作技能,以至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最终形成个人的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中所言,“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他又说:“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真正使学生在“历练”的过程中“自悟其理法”,对作文产生兴趣,根本是引导学生对作文的实践性有深切的认识,长期坚持练笔。

3.争取突变,鼓励达到作文的“高峰”

中学生作文有渐进性和跳跃性辩证统一的规律。渐进性,指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个不断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跳跃性,指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或较差的学生某次写出了好的或比较好的文章。这种现象说明,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是一级一级地沿着固定的台阶上升的,往往会出现跳跃的情况。究其原因,这种突变的出现,或者与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独特生活经历和感受有关,或者与学生对某一事物的特殊兴趣有关,或者与学生对作文某一规律的茅塞顿开有关。突变的出现,是经过一定的积累之后而产生的猛然醒悟的结果,即跳跃性是以渐进性为基础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在作文中的反映。为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向学生揭示中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渐进性规律和取得成功的跳跃性规律,引导学生既注重积累,逐步提高,又不墨守成规,去主动争取突变,达到自己作文的“高峰”,并始终对“突变”满怀憧憬追求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也应当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

《【必备】中学生作文汇总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